在成都平原西南部,某勘探队正在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设备采集地层数据。”这套设备能透视地下5000米的地质构造,误差不超过3米。”现场工程师张工指着实时成像屏幕介绍。随着页岩气勘探技术的持续升级,四川地区已发现3个超千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。
当前页岩气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复杂的地质条件。四川盆地特有的褶皱构造和致密岩层,使得传统勘探方法效率低下。通过自主研发的”地质甜点预测系统”,勘探周期缩短了40%,钻井成功率提升至82%。这套系统整合了地质建模、压力预测和裂缝识别三大功能模块,能精准定位最佳开采位置。
核心技术实现三大跨越
在水平井钻井技术方面,四川页岩气公司创新采用”旋转导向+随钻测量”组合方案,单井水平段长度突破2500米大关。水力压裂技术方面,研发的”多级分段压裂工艺”使单井产量提升1.7倍,配套的环保型压裂液回收率超过90%。
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更是革新了传统作业模式。通过实时监测600多个生产参数,系统能自动优化气井生产制度。某示范项目数据显示,智能调控系统使气井稳产期延长了8个月,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。
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
在成都某页岩气开发区,生态修复团队正在对完成开采的井场进行植被恢复。”我们采用原位土壤改良技术,3年内就能重建完整生态系统。”环境工程师李工展示着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。目前,四川页岩气项目已建成12个绿色矿山示范基地。
针对水资源保护难题,企业开发了闭式循环水处理系统。该装置能实现压裂用水的循环利用,单井节水量达2.3万吨。同时,配套建设的气田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突破5万立方米,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标准。
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
在遂宁页岩气装备产业园,20余家配套企业正在生产特种钻头、高压管汇等关键设备。”本地化采购使设备成本降低18%,供货周期缩短25天。”采购部王经理介绍。目前,四川页岩气产业链已形成勘探开发、装备制造、技术服务等完整生态圈。
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。西南石油大学与多家企业共建的页岩气学院,每年输送300多名专业人才。校企联合研发的”数字孪生培训系统”,可模拟30多种复杂工况,新员工培训周期压缩至45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