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成都平原西侧的地质构造带,勘探人员正操作三维地震勘探设备采集数据。这种能穿透地层3000米的勘探技术,正是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开发的秘密武器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区域,四川盆地已探明页岩气储量超过5万亿立方米,这个数字足以改变我国清洁能源供应格局。
勘探技术突破成就资源开发
在页岩气勘探领域,四川页岩气企业独创的”甜点区”识别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。通过将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参数智能匹配,勘探准确率提升至82%。在泸州区块的实践表明,这项技术使单井开发成本降低23%,产能提升37%。
-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突破3000米作业深度
- 微地震监测系统实现裂缝实时成像
- 地质导向系统误差控制在0.5米以内
开发模式创新保障持续发展
成都页岩气企业推行的”勘探开发一体化”模式,将钻井周期缩短40%。在威远区块,通过建立数字孪生平台,实现了从勘探部署到生产调控的全流程可视化管控。这种创新模式使该区块采收率提升至28%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四川页岩气公司研发的环保型压裂液体系,将水资源消耗降低65%。配套建设的分布式能源站,使伴生气综合利用率达92%。这种绿色开发理念,正是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。
政策支持培育产业生态
四川省出台的页岩气开发专项补贴政策,已吸引23家配套企业落户产业园区。从勘探设备制造到技术服务,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。在成都建立的页岩气技术研究院,每年培养专业人才200余名,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技术指标 | 2018年 | 2023年 |
---|---|---|
单井产量 | 8万方/日 | 15万方/日 |
采收率 | 18% | 28% |
开发成本 | 0.35元/方 | 0.22元/方 |
随着川南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基地的建成,四川盆地正朝着年产300亿方的目标迈进。这种深层页岩气开发经验,已开始向湖北、贵州等页岩气资源区输出。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,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展现的技术实力和模式创新,正在改写我国清洁能源版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