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川南丘陵地带,数十台橘红色钻井平台昼夜运转,这些钢铁巨兽正在向地下3500米深处的龙马溪组地层挺进。作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,四川盆地已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,而支撑这片热土持续产气的,正是三大独创勘探开发技术体系。
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突破勘探瓶颈
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,四川技术团队研发的智能建模系统可精准还原地下”千层饼”结构。通过融合地震波数据、岩心样本分析和历史钻井记录,这套系统能预测优质储层分布,将勘探成功率提升至78%。在泸州区块的实际应用中,该技术帮助探明3个大型页岩气藏,单井测试产量突破20万立方米/日。
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激活”沉睡”资源
在直径仅20厘米的井筒内,工程师们像”地下裁缝”般对水平井段进行精准”剪裁”。采用可溶桥塞与复合压裂液配合,单井可实现60段以上压裂作业。这项工艺使单井控制面积扩大5倍,威远区块应用后采收率从12%跃升至22%。特别设计的暂堵转向技术,更让裂缝网络如”毛细血管”般深入储层每个角落。
环保型钻井技术守护绿水青山
“油基泥浆零排放”系统彻底解决传统钻井污染难题。通过三级固控设备和闭环处理装置,钻屑含水率可降至15%以下,回收的基油重复利用率达98%。在成都周边生态敏感区,这种绿色钻井技术使单井节约用水2000吨,减少用地面积30%,真正实现”采气不见气,钻井不染地”。
数字油田建设开启智慧勘探新纪元
在宜宾数字化指挥中心,4000余口生产井的实时数据在巨型屏幕上跳动。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分析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警设备故障,远程调控功能使单井巡检人员减少60%。正在测试的ai钻井系统,通过机器学习历史数据,已能自动优化钻压、转速等12项关键参数。
从地质靶区优选到智能完井控制,从水资源循环利用到数字化管理,四川页岩气人用二十年时间构建起完整的技术链条。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让川南地区年产气量突破120亿立方米,更形成可复制的”中国方案”,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开发提供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