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质甜点区识别技术革新
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层系开发中,三维地震反演技术结合地应力场模拟已成为甜点区定位的核心手段。通过建立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,采用声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,勘探团队能够精准识别出toc含量超过3%、孔隙压力系数高于1.2的优质储集单元。特别在威远构造带,基于微地震监测的裂缝扩展预测系统已实现90%以上的压裂有效率。
纳米级孔隙结构解析突破
采用聚焦离子束-扫描电镜(fib-sem)联用技术,四川页岩气团队成功构建了页岩基质纳米孔隙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。这项技术突破使孔隙连通性分析精度达到50nm级别,为优化暂堵转向压裂方案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。在泸州区块的现场应用中,该技术使单井eur提高了23%。
水力压裂参数优化体系
针对川南地区高应力差储层特点,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压裂参数动态优化系统。该系统整合了岩石力学参数测试、压裂液流变学分析和支撑剂运移模拟三大模块,能够实时调整段塞尺寸、砂液比和排量参数。在长宁-威远国家级示范区,该技术使裂缝复杂度指数提升了40%,平均单段产能达到8.7万方/天。
环保型压裂液体系研发
为解决传统滑溜水对地层的伤害问题,公司研发出新型纳米增黏压裂液体系。该体系采用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作为增稠剂,在保持黏度30mpa·s的同时,实现了98%的生物降解率。在昭通页岩气田的对比试验中,返排液处理成本降低了65%,支撑剂嵌入深度减少42%。
智能完井技术应用实践
通过部署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(das/dts),实现了水平井段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。这项技术可实时获取井筒温度场、声波震动信号和应变分布数据,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,能够精确诊断裂缝导流能力衰减情况。在涪陵焦石坝区块的智能井网中,该技术使气井维护周期延长了2.3倍。
地层渗透率增强新路径
试验中的等离子体脉冲压裂技术开辟了储层改造新维度。通过井下高压放电产生冲击波,在页岩基质中形成多尺度裂缝网络。实验室数据显示,该技术可使基质渗透率提升2个数量级,在蜀南地区h3层位的先导试验中,初始产量达到常规压裂井的1.8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