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四川盆地成为页岩气勘探技术突破新高地?

在川西南坳陷带三维地震勘探作业现场,多台可控震源车正以18hz低频信号进行地质建模。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程团队采用旋转导向系统(rss)与随钻测量(lwd)技术联合作业,成功实现龙马溪组地层水平段2600米精准穿行。这种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使储层钻遇率提升至97.3%,创造国内页岩气水平井施工新纪录。

复杂构造带勘探技术体系

针对川南复杂构造带特有的高陡褶皱特征,研发团队开发出多尺度裂缝网络建模技术。通过微电阻率扫描成像(fmi)与阵列声波测井(dsi)数据融合,建立各向异性地质力学模型。该技术将压裂改造体积(srv)提升42%,单井eur预估突破1.8亿立方米。

  • 滑溜水压裂液体系优化:采用纳米级减阻剂将摩阻系数降至0.008以下
  • 多簇暂堵转向技术:实现5级暂堵压力响应,裂缝复杂度指数提升3.2倍
  • 微地震监测技术:布设32级检波器阵列,裂缝高度控制精度达±3米

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开发决策

公司构建的页岩气藏数字孪生系统,集成地质力学模拟器(gms)与动态数据同化算法。通过实时采集井下分布式光纤传感(dts/das)数据,实现压裂裂缝扩展形态的毫米级重构。该系统成功预测了威远区块w204井区的压力衰竭规律,采收率提升方案论证效率提升65%。

环保开发技术标准体系

在泸州区块实施的水基钻屑资源化利用项目中,创新采用热解析-化学稳定化联合工艺。处理后固相满足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》(gb36600-2018),液相回用率达92%。配套建设的智能防喷器(bop)系统,实现环空压力控制精度0.5mpa,确保全过程零污染排放。

通过自主研发的页岩气藏工程一体化智能决策平台,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12项核心技术专利群。在川南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基地,公司创新实施的”工厂化”作业模式,使单平台采收周期缩短38%,资源动用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