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川南褶皱构造带,页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制约着常规勘探方法的有效性。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,结合微地震监测系统,成功实现龙马溪组地层甜点区的精准定位。该技术体系包含随钻测斜仪(mwd)实时导向、纳米级孔隙表征模型及多尺度裂缝网络模拟三大核心模块。
复杂构造带勘探技术革新
针对川西南逆冲断裂带特殊地质环境,研发团队创新应用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技术。通过宽方位角地震采集系统获取的高密度数据,结合地质力学反演算法,精确还原了五峰组-龙马溪组页岩的天然裂缝发育模式。该技术使探井成功率提升至82%,单井控制储量增加37%。
- 量子级地层压力预测系统
- 全波形反演(fwi)成像技术
- 多分量检波器阵列布置方案
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突破
在威远区块实施的可变黏度滑溜水压裂体系中,采用示踪剂监测与光纤分布式测温(dts)联用技术。该方案实现每段压裂液效率提升28%,支撑剂嵌入深度减少19%。特别开发的低伤害表面活性剂,有效降低页岩水化膨胀率至0.3%以下。
技术参数 | 传统工艺 | 创新工艺 |
---|---|---|
裂缝复杂度指数 | 2.8 | 4.6 |
srv体积(万m³) | 56 | 89 |
数字孪生平台赋能勘探开发
公司自主研发的页岩气藏数字孪生系统,整合地质力学建模、生产历史匹配与实时数据分析三大模块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长宁区块12口评价井数据进行训练,建立储层物性动态预测模型,预测精度达91%。该平台已实现压裂施工参数的智能优化,累计减少非生产时间2300小时。
在环境保护领域,创新应用同位素示踪剂监测技术,构建地下水文地质三维防护体系。通过部署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(das)网络,实时监测压裂影响范围,确保页岩气开发区域的水质安全系数维持在0.98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