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质结构带来的勘探难题
在四川盆地复杂的褶皱构造区域,页岩气储层普遍存在埋藏深、地层压力异常的特点。以长宁区块为例,3500米以下的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呈现多期裂缝叠加特征,常规勘探设备难以准确识别甜点区域。当地勘探团队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配合微地震监测系统,成功将储层识别精度提升至85%以上。
定向钻井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,采用旋转导向系统配合随钻测量仪,使水平井段延伸长度突破2000米大关。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单井产量,更显著降低了页岩气开发成本。
水力压裂技术的革新实践
针对川南地区页岩高黏土矿物含量的特性,工程团队研发出复合压裂液体系。该体系采用纳米级支撑剂与可降解化学添加剂组合,在威远区块的现场试验中,裂缝导流能力提升40%,用水量却减少30%。压裂设备同步升级为电动压裂泵组,单台输出功率达5000马力,完全满足深层页岩气压裂需求。
值得关注的是,裂缝监测技术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,能实时追踪裂缝扩展形态。这套监测系统与压裂参数优化软件联动,使压裂施工效率提高25%,作业风险降低50%。
清洁生产的环保解决方案
在开发过程中,返排液处理技术取得重大进展。通过模块化水处理装置,可实现日处理6000方返排液的循环利用。在泸州作业区,配套建设的伴生气回收装置每年可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。这些环保技术不仅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战略,更为企业赢得地方政府支持。
智能油田管理系统正在全面部署,整合钻井数据、压裂参数、生产动态等12类数据源。这个系统能自动生成开发方案优化建议,使新井投产周期缩短20天,老井增产幅度达1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