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页岩气勘探技术如何改变能源格局?

在成都平原往西200公里的龙泉山脉深处,一组身着橙色工装的工程师正在操作三维地震勘探仪。这是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部署的第8个重点勘探区域,通过自主研发的地质建模技术,已成功定位4处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气储层。

关键技术突破

该公司采用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已实现单井产量提升40%。在威远区块示范项目中,通过优化钻井液配比方案井下监测系统,将钻井周期从90天缩短至63天。特别在储层改造工艺方面,创新应用的纳米驱替技术有效提升了页岩气采收率。

资源开发实践

在川南页岩气田,公司建立的数字化开发平台实时监控着286口生产井。通过微地震监测系统智能配产模型,日均增产气量达15万立方米。最新投产的ys-317井运用了立体开发模式,创下单井测试日产量38万立方米的新纪录。

环保解决方案

针对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难题,公司研发的返排液处理装置实现90%废水回用。在泸州作业区,配套建设的生态修复工程已恢复植被面积超过2000亩。通过碳封存技术的应用,每百万方天然气开采的碳排放量降低12%。

未来发展路径

正在建设的智能勘探中心将集成ai地质解析系统自动化钻井控制模块。在成都研发基地,由25位专家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正攻关超深储层开发课题。预计到2025年,公司页岩气年产能将突破50亿立方米。